將Robert A. F. Thurman的維摩詰經英譯本譯回中文。 --2010年再整理

2009年5月3日 星期日

第八章 如來之家


那時,文殊師利法王子對離呫毘的維摩詰說:「貴大人,菩薩如何順著得證佛性的道路前進?」
維摩詰回答:「文殊師利,菩薩順錯誤的道路前進的時候,他就是順得證佛性的道路前進。」
文殊師利繼續:「菩薩怎麼在錯誤的道路上前進?」
維摩詰回答:「就算他犯了五重罪[1],他感覺不到惡毒、暴力、或嗔恨。就算他進入地獄,他保持不受所有煩惱污染。就算他進入畜生道,他保持免於蒙昧和無知。當他進入阿修羅道,他保持免於驕傲、自負和傲慢。當他進入閻羅王領域[2],他累積福慧資糧。當他進入無色界和無動界[3],他不會在那裡消失。
他也許順貪慾道路前進,可是他保持不對慾望的樂趣執著。
他也許順嗔恨道路前進,可是他對任何眾生都不覺得忿怒。
他也許順愚癡道路前進,可是他以徹底明白的智慧而更加自覺。
他也許順貪財道路前進,可是他佈施所有裡面的、外面的東西,甚至不顧自己的性命。
他也許順毀禁道路前進,可是,見著了甚至最輕微踰越的可怖,他過著苦行和禁慾的生活。
他也許順邪惡和嗔恚道路前進,可是他保持絕對沒有惡意,還以慈過日。
他也許順懈怠道路前進,可是當他致力培養善根的時候,他的精進是打不斷的。
他也許順亂意道路前進,然而,是自然入定的,他的禪定不會消散。
他也許順錯誤智慧道路前進,然而,接觸到超世智慧,他是一切俗世和超世科學的專家。
他也許顯示詭辯爭論道路,可是他永遠明白畢竟義而且在解脫技巧的運用上已達完美。
他也許顯示傲慢道路,可是他像橋樑和梯子一樣地服務一切民眾。
他也許顯示煩惱道路,可是他是全然冷靜又是天生清淨的。
他也許順眾魔道路前進,可是關於佛性學識,他不會真的接受他們的權威。
他也許聲聞道路前進,可是他讓眾生去聽從沒聽過的教導。
他也許順辟支佛道路前進,可是為了化育一切眾生,他被大悲感動。
他也許順窮者道路前進,可是他持有無盡財富的珍寶。
他也許順者道路前進,可是他漂亮又有各種身相和好相。
他也許順出生低賤者道路,可是由於他累積的功德智慧兩資糧,他出生於如來之家。
他也許順羸弱者、醜陋者、下劣者道路前進,可是他看上去美麗,身體像那羅延[4]的一般。
他也許對眾生顯示有病者、不樂者道路,可是他已經完全戰勝並超越了對死亡的害怕。
他也許順富者道路前進,可是他沒有貪得心,又常常回顧無常觀念。
他也許讓人看到與後宮女眷跳舞,然而已越過慾望泥沼,他依戀獨居。
他也許順愚笨、無邏輯道路前進,然而已得咒語能力,他有各種辯才。
他順外道道路前進,從不成為外道。
他依循俗世道路前進,可是他反轉所有存在的狀態。
他絕不放棄俗世間的發展,而能解脫道路前進。
文殊師利,菩薩這樣順錯誤的道路前進,從而順佛性的道路前進。」
離呫毘的維摩詰又問文殊師利法王子:「文殊師利,什麼是諸如來之家?」
文殊師利回答:「貴大人,如來之家包含所有基本我見、無明和實存渴望、貪嗔癡、四顛倒[5]、五蓋[6]、六入[7]、七識處[8]、八邪法[9]、九惱處[10]和十不善道[11]。這就是如來之家。簡言之,貴大人,六十二見組成了眾如來之家!」
維摩詰:「文殊師利,你這樣說是什麼意思?」
文殊師利:「貴大人,一個停於無為幻想[12]的固定決心內的人不可能發佛覺心。然而一個在有為[13]裡、在煩惱坑裡過日子的人,卻真的有能力發佛覺心。
貴大人,藍荷花、紅荷花、白荷花、水蓮和睡蓮不在野外乾地生長,反而在溼地和泥岸生長。同樣,佛性不會在那些必然注定前往無為的眾生裡長大,反而會在那些像煩惱溼地和泥岸的眾生裡生長。同樣,好像種子不在天空生長,必在地上生長,佛性不在那些決心追求真如[14]的眾生裡生長,反而會在那些產生如須彌山般的我見之後才發覺悟心的眾生裡生長。
貴大人,通過這些看法,可以了解所有的煩惱組成了如來之家。譬如說,貴大人,不入大海,就不可能得到珍貴無價的珍珠;同樣的,不入煩惱大海,就不可能得到一切智[15]。」
這時,大迦葉鼓掌讚許文殊師利法王子:「好!好!文殊師利!說得實在好!對!煩惱確實組成了如來之家。像我們這些聲聞弟子如何能發佛覺心,或對佛性有完全的覺悟?只有那些犯了五逆罪的人能發佛覺心並且證得佛位,也就是佛性的完全實現!
舉例說,就如同五塵[16]對被奪去了五根的人沒有影響效果,所有的佛性對放棄一切牽掛的聲聞也沒有影響效果。因此,聲聞弟子永遠不能體會這些佛性。所以,文殊師利,凡夫感謝如來,而聲聞弟子不感謝。為什麼?凡夫知道佛的德行之後,為了確保三寶流傳不斷,會發佛覺心。可是聲聞弟子,雖然終身聽聞佛的性質、威能和無畏,沒有能力發佛覺心。」
那時,普現色身菩薩也在大眾裡,他對離呫毘的維摩詰說:「居士,你的父母、孩子、妻子、僕人、俾女、工人和隨侍都在哪兒?你的朋友、親戚、同儕都在哪兒?你的馬僮、馬、象、車、隨扈和挑夫都在哪兒?」
這樣被問到了,離呫毘的維摩詰對普現色身菩薩說了下面偈言:「
我說真正的菩薩
智慧超世是其母
解脫技巧是其父
如此父母生者是導師
法喜是其妻
慈悲是其女
佛法真相是其子
深思空[17]義乃其屋
一切煩惱如弟子
隨意皆調伏
三七道品做友朋
由是得正覺
永隨的同伴
就是那六度
四攝法是他們的夥伴
教佛法是他們的音樂
咒語成為百花園
盛開覺悟因子[18]
有佛法大財寶樹
及解脫智慧之果
八解脫是其水池
定念之水注其中
七淨[19]蓮花滿水面
在此浴者成無垢
六種神通為挑夫
無比大乘是其車
覺悟之心為駕駛
八方寂靜[20]是道路
吉相[21]為裝飾
再加八十好[22]
善良熱望為花鬘
無愧體諒作衣裳
聖法是資財
教學為工作
淨行是大利
回向無上覺[23]
四禪成為床
淨命[24]是床罩
與靜慮
得慧[25]令醒覺
教誨甘露作食物
解脫果汁是飲料
清淨抱負來沐浴
守戒是其香軟膏
已經消滅煩惱賊
他們都是無敵豪
已經折服四魔頭
道場標準大提升
他們表明自願生
但不受生不從緣
他們照遍一切土
就像昇空大太陽
用盡一切可想像的供品
雖然供養數百萬的佛陀
佛與他們自己的小差別
他們從來不去討論細想
為給眾生大利益
他們遊遍一切土
然而見土如虛空
不帶一點有情觀
一切眾生的行為
態度形相和聲音
無畏菩薩都能顯
全部只在一瞬間
雖然他們認識眾魔事
但與波旬亦能好相處
因為解脫技巧圓滿者
也會出現這些壞行為
他們為開導眾生
玩弄虛幻的顯現[26]
示現自己衰老病
甚至自己的死亡
世界末日毀滅之火
展示地球在內燃燒
他們如此演示無常
為了有常觀念眾生
受一國家百千眾生邀請
菩薩享用所有家庭供品
為了覺悟的緣故
又全部奉獻出來
精通各種祕學
以及許多工藝
所以他們帶來
一切眾生快樂
自己獻身做僧侶
獻給世上一切奇異宗派
他們如此來化育
所有執著宗派觀點的人
可以化成太陽
月亮帝釋梵天
或是萬物之主
也成地水火風
在短暫的疾疫年代
他們化成最佳聖藥
要使眾生健康快樂
還要促成他們解脫
在短暫的飢饉年代
他們化作食物飲料
先減輕飢餓和乾渴
再以佛法教導眾生
在征戰的年代
他們深思大慈
教給億萬眾生
無諍與非暴力
對大戰中的雙方
他們保持不偏倚
因為大力量菩薩
調停爭端得歡喜
為了幫助眾生
自願降入地獄
與彼相連的是
不可思議佛土
在動物世界
示現一切種
到處教佛法
所以稱為王
對俗人展示感官快樂
對靜慮之人顯示禪定
他們徹底征服眾魔頭
不給任何機會占上風
就像能說明
蓮花不能存在大火中心
他們能說明
快樂和禪定畢竟不真實
故意變成高等妓女
就要引誘男士過去
先以慾鉤釣住他們
再以佛智慧去成就
為了幫助眾生
經常變成酋長
船長祭司大臣
甚至國師宰相
為了貧窮可憐人
他們成為不盡藏
欲使受施的人們
因此而發覺悟心
為了驕傲自負的人
他們變成無敵鬥士
首先降服一切貢高
再令他們探尋覺悟
為了恐懼害怕的人
他們永遠站在前面
首先對彼施以無畏
再予開導走向覺悟
他們化成偉大聖人
有各種神通和清淨自制
以此引導眾生升起
忍辱慈善與戒律的德行
無畏地看著世上那些
需要服侍的大人
他們化成奴僕或弟子
以此身分來服侍
解脫技巧學得好
只要可能是方式
能令眾生喜佛法
他們全都能示範
他們的修行無限
影響的範圍無限
圓滿無限的智慧
解脫無限的眾生
甚至連諸佛自己
用百萬劫的時間
甚至百百千萬劫
說不盡他們功德
除了一些下劣眾生
完全沒有任何智力
哪個有點辨識力的
聽了這個教導之後
會不渴望無上覺悟?」

2010/7/21修正





[1] 五無間罪。又名五逆罪。殺父、母、阿羅漢,出佛身血,和破壞和合之僧。
[2] The realm of the lord of death。鳩摩羅什譯為餓鬼道。
[3] State of motionlessness
[4] Nārāyana。天上力士,端正猛健。
[5] Four misapprehension四顛倒對凡夫而言是:認無常為有常、認苦為樂、認無我為有我和認不淨為淨。對二乘而言是將涅槃的常認為無常、樂認為無樂、我認為無我和淨認為無淨。
[6] Five obscuration。五件事,能遮蓋心性而不生善法。即:貪欲、嗔恚、愛睡、掉悔和疑法。
[7] Six media of sense。包含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六塵(色聲香味觸法)和六處。
[8] Seven abodes of consciousness。七種眾生所住之處。七種眾生裡有四種是以身體和智力來分:身、智兩異者,身異而智同者,身同而智異者以及身、智兩同者。人類屬於其中之第一種。另外三種是無形色者:住於無窮虛空界者,住於無窮意識界者,住於一切無界者。
[9] Eight false paths
[10] Nine causes of irritation
[11] Paths of ten sins
[12] Vision of uncreated
[13] Created things
[14] Absolute
[15] Mind of omniscience。無所不知的心智。
[16] Five desire objects。色聲香味觸。
[17] Voidness。空虛、無效。
[18] Factors of enlightenment
[19] Seven purities。戒 (或身、口)、心、見(或自制)、定疑、辨道、入結之知見、涅槃。
[20] Eightfold peace。意指八正道的瑜珈修行。
[21] Auspicious signs。三十二身相。
[22] Eighty marks。八十種好。
[23] 將大利回向。
[24] Pure livelihood。清靜生活。
[25] Gnosis。靈慧、直覺。
[26] Manifestation

沒有留言:

追蹤者

關於我自己

我喜歡金剛經和維摩詰經。希望大家願意對我多指導。從清大化學系退休以後又對日晷生了興趣。很願意將我所知的日晷與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