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Robert A. F. Thurman的維摩詰經英譯本譯回中文。 --2010年再整理

2009年5月4日 星期一

第一章 佛土的淨化

讚過去、現在、未來所有一切佛、菩薩、緣覺及聲聞四聖。

        有一次我聽到的是這樣的:
        住在毗耶離城庵羅樹園的佛與大眾聚會。大眾中有八千位比丘,皆大羅漢。各有專精,已無不淨和痛苦。心智因知識圓滿而完全解脫,他們像皇家大象般靜默又有尊嚴。已經完成了工作,他們做了該做的,丟了包袱,達成了目標,更完全摧毀了存在[1]的束縛。他們對控制心智的每一種方法都已經做到極端完美。
        大眾中還有菩薩三萬兩千位,都是神聖大雄,受到舉世頌楊。由於他們偉大神通的聰明銳利的功能,他們受到供養,也受到佛恩加持。是法城的守護者,他們高舉真實教義。偉大的教導像獅子吼一般在十方迴響。不需懇請,他們就是所有眾生天生的心靈佈施者。降服眾魔和怨敵,折服一切批判,他們護持三寶,使之延續不斷。
        他們的專注[2]、才智、實修、禪定、咒語[3]和辯才皆已至善。不受蒙蔽,沒有情感牽絆,住於毫無妨礙的解脫之中。他們因為在佈施上,在寂靜、堅定、誠心的持戒上,在忍辱、精進、禪定、智慧、解脫技巧的巧妙、發心、威能[4]一切智[5]上的卓越而受到完全供養。他們已獲得一切事物畢竟莫測的[6]。他們推轉不退法輪。他們被印上無相[7]徽章
在了解一切眾生諸根上,他們是專家。自信而且勇敢,攝服一切大眾。他們已得功德和智慧兩大寶庫。身上有所有的吉相與好相[8]不用裝飾就已美麗。名聲和榮耀高似須彌山頂。他們高度的堅定心像鑽石一般,對佛、法、僧的信心牢不可破。照耀各地的法寶之光降下甘露[9],如雨般落於他們身上。
        他們的聲音在發聲和共鳴上都完美。又多才藝,能說各種語言。參透了深奧的緣起法則,摧毀了心理本能習慣上對所有關於[10]與無[11]的堅持。像獅子般無畏地發言,發出如雷的宏大教導。他們無與比,勝過一切評判的標準。他們是發掘佛法[12]寶藏以及善根與智慧寶庫旅程中的最佳船長。
        佛法是正直的、寂靜的、微妙的、優雅的、難以看見又不易體認。他們是佛法之道的專家。有天賦智慧,能了解眾生的念頭和念頭的來去。藉著佛無比智慧的灌頂[13],他們已是神聖。由於高度堅心,他們近乎佛的十力[14]、四無畏[15]和十八不共法[16]
        已渡過可怕的惡道輪迴深淵,然而為了教化眾生,他們自願於各道再度化生。是大醫王,他們了解煩惱的一切疾病,能適切地施用法藥。是無限德行的無盡寶礦,他們以此德行光輝榮耀無數佛土。只要看到、聽到,甚至只要接近他們,即獲大福。若要頌楊他們,以無數百千萬億劫的時間也說不盡他們的德行洪流。
        這些菩薩的名號是:等觀菩薩,不等觀菩薩,等不等觀菩薩,定自在王菩薩,法自在王菩薩,法相菩薩,光相菩薩,光嚴菩薩,大嚴菩薩,寶積菩薩,辯積菩薩,寶手菩薩,寶印手菩薩,常舉手菩薩,常下手菩薩,常慘菩薩,喜根菩薩,喜王菩薩,辨音菩薩,虛空藏菩薩,執寶炬菩薩,寶勇菩薩,寶見菩薩,帝網菩薩,明網菩薩,無緣觀菩薩,慧積菩薩,寶勝菩薩,天王菩薩,壞魔菩薩,電德菩薩,自在王菩薩,功德相嚴菩薩,獅子吼菩薩,雷音菩薩,山相擊音菩薩,香象菩薩,白香象菩薩,常精進菩薩,不休息菩薩,妙生菩薩,華嚴菩薩,觀世音菩薩,得大勢菩薩,梵網菩薩,寶杖菩薩,無勝菩薩,嚴土菩薩,金髻菩薩,珠髻菩薩,彌勒菩薩,文殊師利法王子等等,還有其餘三萬兩千菩薩。
        那裡還聚集了一萬位梵天,以尸棄為首,從阿輸遮[17]世界及其四大洲來探望、來崇拜、來服侍佛,來聽佛親口說法。有從不同的四大洲世界來的一萬兩千帝釋。還有其他有威能的神:梵天、帝釋、天王、神、龍、夜叉、乾達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迦等。最後,還有社區四眾: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等。
受到如此各類數十萬眾生圍繞和崇敬,世尊坐上莊嚴獅子寶座開始說法。俯臨一切眾生,正像諸山之王須彌山在海中高處隱現。當坐上華麗的獅子座的時候,世尊發光,燦爛,照耀四周。
        那時,離呫毘[18]的寶積菩薩和五百位離呫毘青年,每人拿著一把以七種不同寶石做成的珍貴傘蓋從毗耶離城前來。到了庵羅樹園,每位趨向佛前,在佛足前稽首[19],順時鐘繞行七匝,放下手中的寶傘作為供養,退至一旁。
        就在這些寶傘全都放下的時候,因佛的神力,它們忽然轉變成一支極大的華蓋,大到足以遮蓋整個大千世界。整個大千世界的表面反映到大華蓋的內部,使得大千世界裡所有東西在這裡都能看得見:太陽、月亮和星星的無邊分布,神、龍、夜叉、乾達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迦等的居處,四大天王的住處;須彌山王,雪山,目真鄰陀山,大目真鄰陀山,香山,寶山,金山,黑山,鐵圍山,大鐵圍山;所有的大洋、大江、海灣、急流、河川、小溪、泉流;還有各村莊、郊區、都市、首府、領地及無人荒野。所有這些,每個人都看得清楚。每個人也都可以聽到十方一切諸佛在所有的世界裡宣揚佛法。教化的聲音在大華蓋的空間裡迴響。
        見著佛的神力偉大奇蹟,全部會眾欣喜欲狂、神魂顛倒、驚異、高興、滿足、充滿敬畏和喜悅。他們都向如來稽首,合掌,退在一旁,凝神瞻仰。
        那位年輕的離呫毘寶積右膝著地,舉起雙手向佛合十敬禮,並以讚美詩稱頌:「
您的眼睛純潔、寬廣、美麗利韋洽他們在而能,順時鐘方向繞走七圈,放下手中的寶傘作為供養,並
像藍色蓮花瓣
您的心念純淨
發覺『止[20]』的極端卓越
累積善行
您的功德海無量
確立平和寂靜之道
偉大的忍辱[21]行者 向您致敬

導師 人中聖牛
我們目睹您的神跡顯示
善逝[22]國土宏偉明亮出現於我們眼前
您那導向永恆、深入心靈的教導 一切法界悉得聽聞

法王,您以佛法治理您的無上大法王國
將大法珍寶送給一切眾生
深入分析各種事物的專家
您教導事物的畢竟真相
大法之世尊 我向您稽首

一切事物雖由因緣相依而生
可是既不存在又非不存在
其中沒有自我[23],沒有感受者,沒有造作者
但是無論善業、惡業,業果並不亡[24]
這些是您教的

釋迦牟尼 征服了大威力魔王
您找到無上覺悟的平和寂靜、不朽和喜悅
那不是任何外道所能體驗的
雖然他們也止息了感覺、念頭和心智作用

神妙的大法王
在神和人的面前您推轉法輪
因它的三次轉動
它的多種見地
它的性質純淨
以及極端平和寂靜
三寶從此揭露

受您珍貴佛法好好調教的人
沒有了無用的想像
恆常深入平和寂靜
無上醫生 您終結生、壞、病、死
無量功德海 向您稽首

像須彌山 您不為毀譽所動
您對持戒、無戒眾生一樣慈愛
泰然平靜 您的心智像天空
誰不願崇讚這麼一位人間至寶?
偉大的聖人
在這兒聚會的所有眾生都以誠懇信仰之心瞻仰您的容顏
每個人看見勝利者[25] 都像就在面前
這是佛的特性

雖然世尊只用一種語聲說話
在場的對同樣語聲覺知不同
各人都依自己所需以母語而明白
這是佛的特性

天人師[26]的語聲
有些人只開發了對教義的直覺
有些人得到體認
有些人疑惑盡解
這是佛的特性

統御領導魄力和十力的您 我向您稽首
大無畏絕不懼怕的您 我向您稽首
一切眾生的導師 您完全表明各種特性 我向您稽首

已斬斷一切羈絆束縛的您 我向您稽首
已至彼岸 仍住世間的您 我向您稽首
拯救痛苦眾生的您 我向您稽首
不留於六道的您 我向您稽首

您和眾生結交 常去眾生道
然而您的心智脫離諸道
正似蓮花出污泥而不染
佛的蓮花保管了對『空』[27]的體認

您使每個地方所有事物的相[28]都無價值
您完全不是為任何事許任何願[29]的對象
佛的神力不可思議
像虛空 您不站定於什麼地方 我向您稽首」
        那時年輕的離呫毘寶積用這些詞句盛讚佛陀之後,更進一步向他說;「世尊,這五百位離呫毘年輕人誠心要走上佛覺[30]之道。他們問什麼是菩薩的佛土淨化[31]。請世尊對他們解釋菩薩的佛土淨化。」
        對這個請求,佛向年輕離呫毘寶積表示嘉許;「好!好!年輕人。關於菩薩的佛土淨化,你對如來的這個請求確實很好。這麼,年輕人,小心聽清楚並且記住。我為你們說明菩薩的佛土淨化。」
       「太好了,世尊!」寶積和五百位離呫毘年輕人這麼回答,並都坐了下來聆聽。
        佛說:「貴公子們,菩薩的佛土就是眾生土。為什麼是這樣?
菩薩擁有的佛土與因他而化育的眾生程度一樣。
他擁有的佛土與眾生調伏的程度一樣。
他擁有的佛土與眾生經進入佛土而認識佛智慧的程度一樣。
他擁有的佛土與眾生經進入佛土而增加他們神聖五根[32]的程度一樣。
為什麼是這樣?貴公子,菩薩的佛土起源於眾生的志向。
比如說,寶積,如果有人想在空中建房,他可以不顧事實去做;但事實是:在空中建築或裝飾任何東西都是不可能的。一模一樣的,假如有一位菩薩,完全知道萬物如虛空,意欲建立佛土來渡化眾生,他也可以不顧在空中建構或裝飾佛土是不可能的事實而儘管去做。[33]
但是,寶積,菩薩的佛土是正念[34]之土。當他得悟時,不虛偽欺騙的眾生會在他的佛土出生。
貴公子,菩薩的佛土就是深心[35]之土。當他得悟時,已豐收了兩寶庫[36]、又已種下功德根的眾生會在他的佛土出生。
菩薩的佛土就是德行之土。當他得悟時,依一切道德原則生活的眾生會在他的佛土出生。
菩薩的佛土就是菩提心的宏大。當他得悟時,真實參與大乘的眾生會在他的佛土出生。
菩薩的佛土就是佈施之土。當他得悟時,將自己一切所有全都佈施的眾生會在他的佛土出生。
菩薩的佛土就是持戒之土。當他得悟時,依正念、循十善道的眾生會在他的佛土出生。
菩薩的佛土就是忍辱之土。當他得悟時,在忍辱、調伏和寂靜[37]卓越的,因而得三十二美麗吉相[38]的眾生會在他的佛土出生。
菩薩的佛土就是精進之土。當他得悟時,精力投入善行的眾生會在他的佛土出生。
菩薩的佛土就是禪定之土。當他得悟時,在專注與察覺兩者剛好平衡的眾生會在他的佛土出生。
菩薩的佛土就是超世智慧之土。當他得悟時,註定涅槃的眾生會在他的佛土出生。
菩薩的佛土就是四無量之土。當他得悟時,慈愛、大悲、喜悅、公平無私[39]的眾生會在他的佛土出生。
菩薩的佛土含四攝法[40]。當他得悟時,因各種解脫而團結在一起的眾生會在他的佛土出生。
菩薩的佛土就是解脫技巧的巧妙。當他得悟時,熟練於解脫技巧的眾生會在他的佛土出生。
菩薩的佛土含有三十七道品[41]。當他得悟時,在四念處[42]、四正勤[43]、四如意足[44]、五根、五力[45]、七覺分[46]、八正道[47]上奉獻精進的眾生會在他的佛土出生。
菩薩的佛土就是他的完全回向心。當他得悟時,一切功德美飾將在他的佛土出現。
菩薩的佛土就是解除八難[48]教旨。當他得悟時,三惡道會止息,而且在他的佛土裡沒有八難之事。
菩薩的佛土是自己對基本戒律的遵守以及對責難別人犯戒的自制。當他得悟時,即使罪行兩個字都不會在他的佛土裡提及。
菩薩的佛土就是十善道[49]的純淨。當他得悟時,定當長壽、大富、梵行貞節的眾生,因實語、柔語、不陰謀分化[50]、私下調解不而增強的眾生,在交談中覺悟的、沒有瞋、沒有恚又有正見[51]的眾生會在他的佛土出生。
        因此,貴公子,就如菩薩覺悟心的產生,他的正念一樣產生。就如他的正念,他德行也一樣。他德行等同他的深心。他的深心等同他的決心。他的決心等同他的修行。他的修行等同他的完全回向。他的完全回向等同他的解脫技巧。他的解脫技巧等同他的化育眾生。他的化育眾生等同他的佛土的純淨。
        他佛土的純淨反映出他的眾生的純淨。眾生的純淨反映出他一切智的純淨。一切智的純淨反映出他的教義純淨。教義的純淨反映出他出世修行的純淨。出世修行的純淨反映出他自己心智的純淨。」
        此時,受佛神妙的影響,長老須菩提有了這麼一個念頭:「如果佛土純淨只與菩薩心念純淨的程度一樣,那麼,當釋迦牟尼還在行菩薩事業的時候,他的心一定不純淨。否則,這個佛土怎麼看起來這麼不純淨?」
       佛心靈感應知道了須菩提這個念頭,對他說:「你在想什麼,須菩提?太陽和月亮是不是因為不純淨,所以生來眼盲的人看不見他們?」
       須菩提回答;「不是的,世尊。那不是這樣的。過失在於與生俱盲的人,而不在於太陽和月亮。」
       佛聲明:「與此相同,須菩提,一些眾生看不見如來佛土德行的亮麗展現只是因為他們自己的無知。那不是如來的過失,須菩提。如來的佛土是純淨的,只是你看不見它。」
        此時螺髻梵王[52]對長老須菩提說:「須菩提長老,不要說如來的佛土不淨。須菩提長老,如來的佛土是純淨的。我看世尊釋迦牟尼的佛土華麗遼闊,打個比方,正如最高自在天宮那般華麗。」
        於是長老須菩提對螺髻梵王說:「對我而言,喔,梵王,我看這片大地有高原、低地,有荊棘,有絕壁,有山峰、深淵,還好像到處都有糞便。」
        螺髻梵王回答:「從你看這個佛土這麼不純淨的事實,須菩提長老,確實表明了你的心裡有高低,而且你對於佛智慧的正念也是不純淨的。須菩提長老,那些心智對眾生不分彼此的人,那些對佛智慧的正念很純淨的人,看這佛土圓滿純淨。」
        此時世尊以大足趾觸此三千大千世界之地面,世界忽然變成一個巨大的珍寶總體,巨大陣列數十萬堆珍奇寶石,一直變到它類似於寶莊嚴如來[53]的無量功德寶莊嚴世界。與會大眾個個充滿驚奇,覺得自己坐在寶石蓮花座上。
        於是,佛對對長老須菩提說:「須菩提,你看見這個佛土德行的莊嚴了嗎?」
        須菩提回答:「我看見了,世尊!就在我眼前,有這麼一個我從未聽過或看過的美妙展示!」
        佛說:「須菩提,這個佛土永遠這麼純淨,但是如來為了開化、成就次等眾生,故意使它看起來不平、不淨。舉例說,須菩提,三十三天眾神都由一個寶碗取食,可是這些神食會依據那些天神各自所累積的德行不同而有不同供養。正如這樣,須菩提,生於相同佛土的眾生,他們看見諸佛佛土德行的莊嚴程度乃是根據他們自己純淨的程度。」
        當這佛土德行的美景照耀四方的時候,八萬四千眾生發了佛覺心,而和年輕離呫毘寶積一起來的五百位年輕離呫毘人都得了畢竟無生的順從忍[54]
        於是佛收回它的神力,佛土立即回復到它平常的樣子。此時,修習聲聞乘的人和天神想道:「啊!凡是建構起來的事物[55]都是無常的。」
        因此,三萬兩千眾生純淨了他們對一切事物無瑕、無扭曲的法眼。八千比丘由心靈污染裡解脫,到達無執著境界。還有專心致力於佛土莊嚴的八萬四千眾生,了解了一切東西都是自然有[56],並非由於神奇的創造,都在他們心裡抱持了至高無上、絕對圓滿的佛覺心。

  7/28/2010 3:44 PM 修正

              返回目錄

[1] Existence。古譯為:有。
[2] Mindfulness。注意。
[3] Incantation總持、精要
[4] Power。威力。
[5] Gnosis。靈慧。
[6] Intuitive toleranceTolerance多翻「忍辱」,但未必以受辱為條件。忍不但要忍耐違逆之境,不起嗔心,並且在忍耐中安住于實相依然繼續成長。例如破了舊思想,接受新思想,忽然大開眼界,內心受到震驚。要相信新的思想、直觀真理並忍住震驚,並在此新狀態下成長。故intuitive tolerance為「信忍」,包含無嗔、精進、審慧。
[7] Signlessness。參見註28。若心對所有的標示不起反應,標示即失其作用,等於無標示。從這層而言,無相等同於空(voidness)、無願(wishlessness)。
[8] Auspicious signs and marks。八十種好和三十二身相。
[9] Ambrosia。天神的食物。
[10] Finitude。指絕對論(絕對有)與虛無論(絕對無)。
[11] Infinitude。假設空(voidness)是個能自行存在的本質。
[12] Dharma。此字之意義甚多,佛法只其中之一。或簡稱「法」。
[13] Anointment。使神聖之儀式。
[14] Ten powers。如來所具有的十種能力和智力:知曉道理與非道理,知眾生三世業報,知諸禪定、解脫、三昧,知眾生諸根優劣,知眾生種種知解,知眾生種種境界,知眾生行道因果,天眼無礙,知眾生宿命和無漏涅槃,以及永斷習氣。
[15] Four fearlessnesses。佛說法時的四種無畏:對體認萬物無畏,對滅盡一切不淨的知識無畏,對必有障道的先見無畏,以及對通向超級成就的正確性無畏。
[16] 身無失、口無失、念無失、無異想等等十八種只有佛才具有的特別性質。不與三乘共有。
[17] Aśoca
[18] Licchavi。古時在北印度與尼泊爾地域的一支強大民族。
[19] 叩頭。
[20] Trance。止一切境界相,以觀諸法真相。即禪定。
[21] Ascetic。苦行忍辱者。
[22] 善逝,佛的十種名號之一。
[23] 一個實在的、獨立的我。
[24] 業由第七、八識流轉相傳。
[25] The Victor。指世尊。
[26] 佛的十種名號之一。
[27] Voidnessemptiness。是「實有、存在」的反義。即假有、空假、假存在、無真實性。
[28] Signs。預兆,奇蹟。
[29] Wish。許願。以許願帶領行為,是一種相對的祈求,也具空性。
[30] unexcelled, perfect enlightenment。無上正等正覺。
[31] Purification of the Buddha-field。佛土的淨化方式。
[32] Five spiritual faculties。信心、精進、專念、禪定、超世智慧。經由這些,可以向上發展。
[33] 若無眾生被度化,那將是白做。所以菩薩得依眾生的志向去度眾生。
[34] Positive thought。有助於覺悟的念頭。
[35] High resolve。高度決心。
[36] Two stores。功德與智慧。
[37] Superior trance。高度禪定。
[38] Thirty-two auspicious signs三十二身相
[39] Love, compassion, joy, impartiality。慈、悲、喜、捨。
[40] Four means of unification。佈施攝、愛語攝、利行攝、同事攝。使大家相處和睦,易於度化。
[41] Thirty-seven aids to enlightenment。三十七之數係由下所加成: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覺分、八正道分。
[42] Four foci of mindfulness。四個專注焦點,以修真實智慧。身:觀身不淨;受:觀受是苦;心:觀心無常;法:觀法無我。
[43] Four right effort。以修正精進。已生惡令斷滅,未生惡令不生,未生善令生起,未生善令增長。
[44] Four bases of magical powers。是四種禪定。修四念處得智慧,修四正勤得精進,修此得定以攝心。如此則定慧均等,所願皆得,故此名四如意足。
[45] Five powers。信力、精進力、念力、定力、慧力。由五根堅固而發生。
[46] Seven factors of enlightenment。由五根五力所顯發的七種覺悟:擇正法、精進力行正法、喜正法、輕安、念正法、定於正法、捨妄法。
[47] Holy eightfold path。正見、正思維、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
[48] Eight adversities。八種障礙見聞佛法之難處。三惡道在其中。
[49] The path of ten virtues。不殺、不盜、不邪淫、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不貪、不瞋、不癡。
[50] 不兩舌。
[51] 圓滿觀點。
[52] Brahmā Śikhin
[53] Tathāgata Ratnavyūha
[54] The conformative tolerance of ultimate birthlessness。無生法忍。知一切法皆無生,還安住於法,順從教導而趨向果位。
[55] 有為法。
[56] 隨眾生之緣而分別有。


返回目錄

沒有留言:

追蹤者

關於我自己

我喜歡金剛經和維摩詰經。希望大家願意對我多指導。從清大化學系退休以後又對日晷生了興趣。很願意將我所知的日晷與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