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Robert A. F. Thurman的維摩詰經英譯本譯回中文。 --2010年再整理

2009年5月3日 星期日

第九章 不二法門


然後,離呫毘的維摩詰問各位菩薩:「諸位善大人,請說明菩薩如何進入不二法門[1]。」
法自在菩薩說:「貴大人,產生與消滅[2]是二元,但是不是產生的和不發生的就不能被消滅。因此,證得萬法無生忍[3]是入不二之門。」
德守菩薩說:「我與我的[4]是二。如果不先假設有個自我,就不會有我所[5]。因此,去除假設是入不二之門。」
德頂菩薩說:「不淨與清淨[6]是二。對不淨有透徹認知的時候,就不會有要清淨的幻想。走向徹底征服一切幻想的道路是入不二之門。」
善宿菩薩說:「心亂與集中[7]是二。若沒心亂,就沒集中,沒心理活動,也沒心理緊張。因此,掃除心理緊張是入不二之門。」
妙臂菩薩說:「菩薩心[8]與聲聞心是二。若將兩者都看成像幻心,就沒了菩薩心或任何聲聞心。因此,心的性質相同是入不二之門。」
不眴菩薩說:「執取與非執取[9]是二。未被執取的不會被覺知。未被覺知的不會被設想也不會被駁斥。因此,無行動和不涉入萬法是入不二之門。」
善眼菩薩說:「獨特與無特性[10]是二。不去想像或建構某樣東西,就是既不樹立它的獨特也不樹立它的無特性。洞察兩者的平等性就是進入不二。」
弗沙菩薩說:「善良與邪惡[11]是二。不圖謀善或惡,對有意義和無意義不二性的了解是入不二之門。」
師子菩薩說:「有罪與無罪[12]是二。用能刺破要害的金剛智慧,不受束縛或解脫是入不二之門。」
師子意菩薩說:「說『這個不清淨』與『這個潔無暇』[13]即生二元。已得諸法平等[14]之人,不生不清淨或潔無暇的概念,然而也不是全然沒有概念;不用任何證得平等,已得平等。他進入無概念結縛的境界。因此,進入不二。」
淨解菩薩說:「說『這是樂』與『那是慘』[15]即是二元觀。毫無算計之人,由於直覺的極其清淨,他的心智像虛空般超然。因此,進入不二。」
那羅延菩薩說:「說『這是俗世』與『那是超世』即是二元觀。這世界有空假的性質,所以沒有超世或入世,也沒有進展或停滯。因此,不超世又不入世,不前進又不停止,這是入不二之門。」
善意菩薩說:「生活與解脫是二元的。明白了生活的性質,既不屬於它,也不由它全然解脫。這種瞭解是入不二之門。」
現見菩薩說:「可毀滅的與不可毀滅的[16]是二元的。被毀滅的東西最終結局是被毀滅的。最終被毀滅的不會變成再被毀滅的,所以它叫做不可毀滅的。不可毀滅的是瞬間的,瞬間中的是不可毀滅的。這種體驗叫做入不二原則之門。」
普守菩薩說:「自我與無我[17]是二元的。連自我的存在都不能抓住,還有什麼能成為無我?因此,洞察兩者性質的不二觀是入不二之門。」
雷天菩薩說:「明與昧[18]是二元的。昧與明的性質是一樣的,因為昧是不明確的、不可計數的,而且超過思維範疇。體驗這個就是入不二之門。」
喜見菩薩說:「色本身就是空假的。空性不由色的滅盡而來,而是色的性質本身是空。所以,一面稱空,而另一面稱色、受、想、行或識,這樣是完全二元的。識本身就是空假的。空性不由識的滅盡而來,而是識的性質本身是空。以直覺對不自主五蘊和它們的知識的這般了解,就是入不二之門。」
明相菩薩說:「說四大元素是一回事而乙太[19]時空元素是另一回事;這樣是二元的。四大元素本身就是時空的性質。過去本身也是時空的性質。未來本身也是時空的性質。同樣,現在本身也是時空的性質。如此洞徹元素的直覺是入不二之門。」
妙意菩薩說:「眼與形色[20]是二元的。正確地了解眼,並對形色不要有貪著、嫌惡或迷惑,那叫做平和安靜[21]。同樣,耳與聲音,鼻與氣味,舌與味道,身與接觸,還有意念與現象[22],全是二元的。只要理解意念,並對現象不貪著、嫌惡或迷惑,那叫做平和安靜。在這種平和安靜裡生活就是要進入不二。」
無盡意菩薩說:「為了得到一切智而將佈施回向;這樣是二元的。佈施的性質本身就是一切智,而一切智的性質本身就是完全回向。同樣,為了一切智而將持戒、忍辱、精進、禪定和智慧回向,這都是二元的。一切智是智慧的性質,而完全回向是一切智的性質。因此,這獨一無二[23]原則的入口就是入不二之門。」
深慧菩薩說:「說空性是一回事,無相是另一回事,無願[24]又是另一回事;這樣說法是二元的。是空的,就無相。無相的,就無願。凡是無願的,就沒有心念、心意或意識這些作為。在一個解脫門裡能看見所有解脫門就是入不二之門。」
寂根菩薩說:「說佛、法、僧;這樣是二元的。法本身是佛的性質,僧本身是法的性質,而且它們全都是無為的。無為的就是無限虛空,而萬法的行作等同無限虛空。調整到這樣就是入不二之門。」
心無礙菩薩說:「說諸蘊與諸蘊滅[25],這是二元的。諸蘊本身就是止滅。為什麼?諸蘊的各種自我實在觀點,由於提不出來,是畢竟不存在的。所以這些觀點不會真的把『這些是五蘊』或者『五蘊止滅了』形成觀念。終究來說,它們沒有這種差別解釋,也沒有形成概念。所以,這些觀點本身有止滅性。無出現和無消滅[26]是入不二之門。」
上善菩薩說:「身、語、意等誓言[27]不會二元地存在。為什麼?這些東西有不行作[28]的性質。身體的不行作性和言語的不行作性一樣,而言語的不行作性和意念的不行作性一樣。必須要知道並且明白萬法畢竟不行作的事實,因為這種道理是入不二之門。」
福田菩薩說:「認為行作[29]是有福報的、有罪的或是中性的,這樣是二元的。對有福報、有罪以及中性行作的無保證是非二元的。所有這些行作的本性是空假,因而畢竟沒有福報、沒有罪、沒有中性、沒有行作本身。這些行作的無履行是入不二之門。」
華嚴菩薩說:「二元觀是由迷戀自我而產生的,但是真正地瞭解自我並不會得出二元觀。這樣住於不二的人沒有心理作用。沒有心理作用是入不二之門。」
德藏菩薩說:「二元性是由感知的顯現所引起。不二是無對象。所以,不執取和不排斥是不二之門。」
月上菩薩說:「暗和明是二元的。沒有暗和明則是不二。為什麼?入止滅定[30]的時候,既無暗又無明;萬物的性質也一樣。進入這種平等之門就是入不二之門。」
寶印手菩薩說:「厭惡世間和喜歡解脫是二元的。厭惡世間和喜歡解脫都不是不二。為什麼?有束縛的地方才有解脫。畢竟沒束縛的地方,哪裡有解脫的需要?既不受縛也不解脫的托缽僧不會感受任何喜歡或不喜歡,因而他進入不二。」
珠頂王菩薩說:「談論正道和邪道是二元的。在道上的人不關懷正道或邪道。生活在這種不關懷裡,他沒有道或非道的概念。明白這些概念的性質,他的心智不與二元性關連。這樣是入不二之門。」
樂實菩薩說:「談論真實的與錯假的是二元的。一個人真實地看見的時候,他絕未看見任何真相,那麼一個人怎麼能看見錯假?為什麼?人用肉眼看不見,要用智慧之眼才看見。用智慧之眼一個人只到既無看也非無看[31]的程度。無看也非無看的境地就是入不二之門。」
這些菩薩做了自己的說明之後,大家就對文殊師利法王子說:「文殊師利,什麼是菩薩的入不二之門?」
文殊師利回答:「善大人們,你們都說得很好。不過,你們大家的解釋本身就是二元的。不知道有個人在教,不做任何表白,不說任何事,不做任何解釋,不做任何宣示,不做任何指示,不做任何指定-那才是進入不二之門。」
然後,文殊師利法王子對離呫毘的維摩詰說:「我們都說了自己的教導,貴大人。現在,希望你來闡明進入不二本體之門的教導!」
對此,離呫毘的維摩詰保持沉默,隻字不說。
文殊師利法王子向離呫毘的維摩詰鼓掌致敬,說:「高明!高明,貴大人!這才真正是進入菩薩不二之門。這裡沒有言語、聲音和概念。」
在說出這些教義的時候,五百菩薩進入不二法門,得到萬法無生忍。
2010/7/21修正
 


[1] Dharma-door of nonduality。無二元對立的佛法之門。
[2] Production and destruction。鳩摩羅什譯為:生、滅。
[3] The tolerance of the birthlessness of things。在萬法無生思想下的成長能力。鳩摩羅什譯為「無生法忍」。
[4] I and mine。鳩摩羅什譯為:我、我所。
[5] 我所有或佔有。
[6] Defilement and purification。鳩摩羅什譯為:不淨、淨。
[7] Distraction and attention。心理的散亂與集中。鳩摩羅什譯為:動、念。
[8] Spirits。精神。
[9] Grasping and nongrasping。鳩摩羅什譯為:受、不受。
[10] Uniqueness and characterlessness。鳩摩羅什譯為:一相、無相。
[11] Good and evil。鳩摩羅什譯為:善、不善。
[12] Sinfulness and sinlessness。鳩摩羅什譯為:罪、福。與煩惱相應,由煩惱所作之身口業稱為罪。一切有漏善稱為福。
[13] ‘This is impure’ and ‘That is immaculate’。鳩摩羅什譯為:有漏、無漏。
[14] Equanimity。鳩摩羅什譯為:平等。
[15] Happiness指的是涅槃。Happinessmisery鳩摩羅什譯為:有為、無為。
[16] Destructible and indestructible。鳩摩羅什譯為:盡、不盡。
[17] Self and selflessness。鳩摩羅什譯為:盡、不盡。
[18] Knowledge and ignorance。鳩摩羅什譯為:明、無明。
[19] 古人為解釋光與熱的傳導而假設的看不見的第五元素。它充滿所有空間(包含太空)及物質內部,做為傳導光和熱的介質。(這個存有乙太的假說在二十世紀初被打破,因為光與熱的傳導可以不需介質。)
[20] eye and form。鳩摩羅什譯為:眼、色。
[21] Peace。鳩摩羅什譯為:寂靜。
[22] Mind and phenomena。鳩摩羅什譯為:意、法。
[23] Uniqueness
[24] 空、無相、無願是三個解脫門。無相具無跡之意。無願,鳩摩羅什譯為無作。
[25] Aggregates and cessation of aggregates
[26] Nonoccurrence and nondestruction
[27] Physical, verbal, and mental vows。出家時的誓言。
[28] Inactivity
[29] Actions
[30] Absorption in cessation。鳩摩羅什譯為:入滅受想定。
[31] sight, nonsight。鳩摩羅什譯為:見、不見。



返回目錄

沒有留言:

追蹤者

關於我自己

我喜歡金剛經和維摩詰經。希望大家願意對我多指導。從清大化學系退休以後又對日晷生了興趣。很願意將我所知的日晷與你分享。